
發稿單位:文化局
發稿日期:114年2月22日
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本(2)月22日至23日,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合作辦理「2025臺灣文化大學春季學校研習課程」,以「土地變遷、史前活動與西拉雅族觀點下的臺南之旅」為題,由考古學、地質學、人類學等角度,以及西拉雅原住民族的視角,引領學員從現代追溯過去,探討大臺南這塊土地上的人類活動軌跡。
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表示,今年春季學校研習課程,由考古學領域專家陳俊男代理主任規劃,以考古學與人類史前活動為主題,安排學員參觀西拉雅族部落以及博物館常特展,引領學員反思「400年」僅是人類在臺南乃至於臺灣土地上存在時間的一部分,在文字記錄之前,人群生活的遺跡也都訴說著歷史。臺南地區的考古文化層序,從五千年前就連續不中斷,臺南為西拉雅族的原鄉,從出土的西拉雅族考古遺物,不但可以印證歷史文獻上有關西拉雅族的物質文化,同時也可以追溯較早的考古文化,是連接史前文化與歷史時期的關鍵,足以展現臺南乃至於臺灣這塊土地特殊且久遠的面貌。
文化局進一步指出,本次課程規劃,除由南科考古館多位研究人員開設研習課程,探討「臺灣地質變遷」、「南科史前人骨墓葬」外,更安排知名的考古學權威劉益昌教授,以考古學角度分析西拉雅原住民族的歷史演變,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康培德教授,從荷蘭文獻中發掘西拉雅族活動跡。課程中也安排了部落參訪,帶領學員實際走訪東山區吉貝耍部落、佳里區北頭洋部落及蕭壟社舊址,邀集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段洪坤理事長、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鍾國風副教授為學員進行導覽。2月22日至23日兩天的課程,不僅結合地質變遷、史前人類活動,搭配南科考古館「千年俯瞰400:走向西拉雅族的原住民考古」特展,從地理環境變遷、地質學研究、考古學及人類學角度探討,試圖以原住民族觀點角度,回溯大臺南地區的人類史前活動軌跡,定能會學員帶來全新觀點,豐富學員視聽。